每次看到中美法律制度和律师的对比,作为一个法律人,真心希望祖国强大。
美国法律职业的兴盛,特别是跨国法律服务业的兴盛就在于国力的强大,以及先发的优势,霸道的美国法律以及时常故意的模糊定义再加上为精英主义和经验积累而生的普通法判例制度。
如果中国未来获得了与国力匹配的经济待遇,中国的法律职业是否能获得如美国律师一样的待遇而蓬勃的发展呢?
我很欣慰并且愿努力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好在,欣喜的是,最近红圈大所entry level开始内卷,从30k-35k,也算是逐步跟上,虽然跟外所global pay(最近cravath也带领众兄弟们涨薪)还是有差距,但是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国内大所涨薪,可能是被形式所迫。
现在90后00后步入职场,很多不比当年吃苦耐劳的前辈,当年很多实习期间盯着20K的正式工资大饼,还能熬得住相当的工作强度。
现在外面机会那么多,大厂法务,国企法务,公务员等,很多根本就不在乎你这20K,几个钱啊?让我熬夜熬成这样?
所以很多大所,人才已经出现了断代。
当年自诩我国内顶尖红圈的某杜,起薪14K,面对红圈所普遍20K甚至22-25K的“群狼环伺”,流失了大量人才,迫不得已涨薪到20K,没想到这才多久过去了,就又卷起来了。
而律所最重要的是人,很多律所的理念就是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职场上大家会知道没有人,什么也干不起来,所以很多领导空降,第一件事就是扩大招聘需求,而给的工资比老员工高得多,目的就是从市场吸引更多的人才,组建忠心自己的团队。
律所的服务模式,说白了就是地主(合伙人)+长工(律师)+短工(实习生)模式,而且是赤裸裸的看工作时间的究极剥削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革命史中,律师常常是右派,而医生常常是左派。律师商业模式自带剥削属性,医者仁心,见个体痛苦与人间悲剧,才幡然醒悟:学医救不了XX人。
律师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人力流失,所以地主必然是要让长工、短工看得到激励。
长工的激励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成为小地主,甚至自己组建团队成为中型地主,厉害的可以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抽水抽佣,成为大地主。
短工的激励就是成为正式工人的正式工资。
最近年轻人的思潮回左,大量反抗内卷,反抗剥削,而且过高的房价等压力造就了一批躺平人。
现在想找到目标坚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辛苦的走律师这条路,然后跨越到中产阶级的年轻人比例越来越少。
相关线报
- 1 【专利侵权维权】畅通专利维权快速通道
- 2 【专利侵权投诉】详细的淘宝维权投诉流程
- 3 【化工专利侵权】净利连续暴跌,深陷专利纠纷,中信证券扶不起鲁西化工
- 4 【侵权专利分析】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5 【专利侵权鉴定】干货分享┃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的三大对比方法
- 6 【侵犯外观专利】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
- 7 【侵犯专利权罪】3月1日起,侵犯知识产权最高判10年!三个案例让你秒懂
- 8 【知识产权侵犯】这些“小动作”可能在侵犯知识产权
- 9 【专利侵权赔偿】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审 拟取消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十万元下限
- 10 【专利善意侵权】哪些情况可以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