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畅)《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初审是本次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的亮点之一。该条例的实施将助力深圳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据悉,企业或者个人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的额度或可大幅提高至500万元以上,且三年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赔偿金额大幅高于
国家现行标准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就必须在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数额上,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值钱”。针对赔偿金额低这一知识产权企业维权的主要痛点,《条例(草案)》突破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大幅提升民事赔偿数额,按侵权情节,专利权在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商标权在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著作权在1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予以确定,特殊情况下赔偿金额还可超过500万元。
《条例(草案)》还设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对明知属于他人知识产权、五年内侵犯他人同一知识产权三次以上的、其他侵权情节严重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规定除赔偿损失外,还应当支付三倍于赔偿损失的惩罚性赔偿金。
另外,条例还规定了罚款的下限——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无法计算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业界评论,此举对于打击侵权的小商家有重要意义。这个条例一旦实施,违法成本将大幅提高。
设纠纷快速解决机制
明确网络侵权具体情形
《条例(草案)》还总结提炼实践中具体做法,建立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调对接等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同时,针对互联网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新型侵权问题日益凸显,很多网络侵权案件数额巨大、情节隐蔽、认定困难、后果严重等问题,《条例(草案)》明确了认定网络侵权和网络教唆、帮助侵权的具体情形。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到网络注意义务的,就权利人损失扩大部分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同时,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草案)》还将开展知识产权信用惩戒,让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包括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三年内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不得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和表彰奖励等。知识产权失信违法信息还将纳入公共信用监管体系,公布特殊监管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而关于侵权认定的问题,人大常委会初审建议,对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予以明确,在司法审判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设立技术调查官,同时,建议研究细化“专家库”的有关条款,探索建设应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咨询专家库,以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中技术辅助支持全覆盖。
相关线报
- 1 【专利侵权维权】畅通专利维权快速通道
- 2 【专利侵权投诉】详细的淘宝维权投诉流程
- 3 【化工专利侵权】净利连续暴跌,深陷专利纠纷,中信证券扶不起鲁西化工
- 4 【侵权专利分析】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5 【专利侵权鉴定】干货分享┃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的三大对比方法
- 6 【侵犯外观专利】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
- 7 【侵犯专利权罪】3月1日起,侵犯知识产权最高判10年!三个案例让你秒懂
- 8 【知识产权侵犯】这些“小动作”可能在侵犯知识产权
- 9 【专利侵权赔偿】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审 拟取消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十万元下限
- 10 【专利善意侵权】哪些情况可以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