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创新的主体力量、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同时,伴随着国内外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和商业创新跌宕激烈的大形势,民营企业对于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随势而涨。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为司法行政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作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前不久,司法部、江苏省司法厅相继出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也围绕“服务民营经济”推出多项政策举措,为苏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开展面向民营经济的高质量法律服务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认为,平等保护是对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支持,为民营企业构建均等服务、平等保障的法律服务环境是司法行政部门应该找准并长期坚持的着力点。
根据苏州“法企同行”实践,全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担任各类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法律顾问近1.5万家,其中覆盖企业约1万家,与近60万的民营市场主体相比可以说微乎其微。从需求端看,一些规模小、利润低的微利企业业务单一、涉法事务相对较少,单独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经济上不划算,在侵权纠纷发生后才会寻求律师帮助。从供给端看,同等服务成本投入下,法律服务机构更愿意开拓创收高的业务领域;全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人均仅3家,服务力量下沉远远不足。司法行政机关应在充分研究市场规律基础上,发挥好行政指导、调控和监督管理作用,在扩大法律服务供给、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为民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是创新法律服务业态。实现法律服务动能转换,必须将扩大公益法律服务覆盖与提升市场化法律服务专业化水平相结合。通过推广“党建+法律服务”模式,发挥“阳光法务”等党建品牌作用,加强党对法律服务力量政治引领,提升法律服务公益性。鼓励法律服务力量向民营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倾斜,为初创期或经营困难期企业提供集中组团式法律服务;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构筑均等普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缓解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区域和行业不均衡与企业需求矛盾。加快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分析研判机制。
二是做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是促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拓展的题中之义。通过发挥苏州市知识产权综合法律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引导律师、公证行业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权利创造、管理、实施、转让、许可、交易等环节的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精准定位到不同领域企业。
三是培育企业依法治理土壤。筑牢依法治企、依法强企根基,必须深度挖掘法治元素,推动法治宣传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治企理念与法治思维相融合。通过普法讲师团“法律进民企”活动,围绕“4·8”司法惠民日、“4·26”知识产权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策划专项宣传,发挥法治文化节、“以案释法”惠企平台作用,以精准滴灌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及其职工自觉接受法律、信仰法治。
四是做好涉企服刑人员帮扶。做好适用社区矫正民营企业服刑人员的针对性帮扶,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融入社会,重新走上健康发展轨道。通过免费派驻企业法律顾问,确保代理人依法生产经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通过开展人性化矫正项目,让服刑民营企业主自学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19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民营经济将迎来更为辽阔的发展前景,而新组建的司法行政部门将统筹起法治职能作用,释放更多法治惠企红利。
一是为民营企业减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的要求,持续加大减证便企力度。加强以协会为主体的行业监管,有效杜绝全系统和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积极推动全市公证机构增加工作人员,力争证多人少等不能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现象初步缓解。聚焦民营企业办证难、出证慢、来回跑等问题,创新推广“绿色公证”“云公证”服务模式和公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强化公证档案资料转化应用,确保民营企业办证“最多跑一次”。
二是为民营企业体检,有效预防化解风险。发挥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作用,深入开展“法企同行”活动,采取“上门体检”与“律师门诊”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围绕政策宣讲解读、法治环境保障、风险防范化解、排查化解矛盾等问题,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惑、化解风险。完善“壹元购法律服务”公益项目,重点开展面向“一带一路”企业、创新企业法律服务。推行“公证顾问”服务模式,鼓励公证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依托各类商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涉民营企业劳动争议纠纷。发挥12348法律服务队作用,完善民营企业员工法律援助申请绿色通道。
三是为民营企业搭台,畅通惠企沟通渠道。一方面,与工商联和协会商会等部门协作,扩展法律服务机构和民营企业双方沟通渠道,通过经常性举办座谈会、论坛等方式,面对面征询民营企业意见,及时回应关切。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实体平台“一窗办多事”功能,实现网络平台涉企法律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建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受理和法律服务投诉受理解决机制,一站式受理和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对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投诉。另一方面,加强与相邻省市协作,在涉及跨区域行政审批、涉外法律服务、仲裁司法审查、矛盾争议化解、多元风险防控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搭建优良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交流平台。
相关线报
- 1 【专利侵权维权】畅通专利维权快速通道
- 2 【专利侵权投诉】详细的淘宝维权投诉流程
- 3 【化工专利侵权】净利连续暴跌,深陷专利纠纷,中信证券扶不起鲁西化工
- 4 【侵权专利分析】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5 【专利侵权鉴定】干货分享┃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的三大对比方法
- 6 【侵犯外观专利】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
- 7 【侵犯专利权罪】3月1日起,侵犯知识产权最高判10年!三个案例让你秒懂
- 8 【知识产权侵犯】这些“小动作”可能在侵犯知识产权
- 9 【专利侵权赔偿】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审 拟取消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十万元下限
- 10 【专利善意侵权】哪些情况可以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