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规定了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惩罚性赔偿。为更好地实施这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3月2日公布了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司法解释,并公布一批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我国对侵权行为实行的是填补性的赔偿制度,即填补权利人的实际损失。1993年,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次设立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这就是对经营者欺诈的“一赔二”惩罚。2009年,在《食品安全法》中又规定了“一赔十”。在同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这个特定词组第一次在我国法律中出现。2013年,修改后的《商标法》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应予“一至三倍”的赔偿,这是首次在知识产权法领域引入具有惩罚性质的损害赔偿制度。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2018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同年11月5日,习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的演讲中明确提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随后在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在2020年修改的《专利法》《著作权法》中,都规定了对相关侵权行为,以“一至五倍”来确定赔偿数额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自此,我国在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和植物新品种权这五大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中,全部作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惩罚性赔偿主要针对故意和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对于普通的侵权行为,仍实行全面赔偿原则,即按照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的获利(即违法所得)、许可费的合理倍数、法定赔偿等方式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作者为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海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要尊重知识产权
相关线报
- 1 【专利侵权维权】畅通专利维权快速通道
- 2 【专利侵权投诉】详细的淘宝维权投诉流程
- 3 【化工专利侵权】净利连续暴跌,深陷专利纠纷,中信证券扶不起鲁西化工
- 4 【侵权专利分析】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5 【专利侵权鉴定】干货分享┃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的三大对比方法
- 6 【侵犯外观专利】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
- 7 【侵犯专利权罪】3月1日起,侵犯知识产权最高判10年!三个案例让你秒懂
- 8 【知识产权侵犯】这些“小动作”可能在侵犯知识产权
- 9 【专利侵权赔偿】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审 拟取消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十万元下限
- 10 【专利善意侵权】哪些情况可以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