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通过申请专利来有效保护其智力成果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深圳市2017年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06,917件,同比增长12.11%,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5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9.78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
与此同时,专利侵权事件不断发生,维权诉讼年年递增。而专利维权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维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针对专利维权痛点,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应运而生,该险种的重要特征是以专利为保险标的,承保风险是专利权人或相关利益方因专利被侵权带来的经济损失。
专利侵权事件多发,维权诸多难点
被侵权专利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因此侵权人对他人专利侵权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一旦事发,侵权的成本并不高。但对被侵权的专利权利人而言,维权成本却很高,而且即使维权成功,侵权人需要承担的代价通常较低,不仅难以追回全部经济损失,更难对侵权行为起到震慑的作用。
专利维权难到底难在哪?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范杰民告诉记者,“企业在专利维权过程中主要面临六大痛点——执行难、侵权时间不确定、易被多次侵权、维权所得低于投入、无效抗辩成本高以及维权结果难预测,这些难点和痛点挫伤了企业的维权意愿。”
上述保险专家指出,从维权能力看,首先,专利维权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支持,不是单兵作战能完成的;其次,专利自身的权属和稳定性要过硬。从过去的诉讼案例发现,大量专利在诉讼阶段被无效掉,比较突出的是在申请阶段不需要经过实质性审查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最后,专利维权中证据获取、律师费、诉讼费成本都很高,对专利权利人的经济能力有相当高的挑战。
“此外,权利人维权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还要承受诉讼的不确定性结果,尤其是专利维权还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因此,在维权预期所得较低的情况下,一般企业都不太愿意维权。”范杰民说。
在此背景下,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应运而生。
新型专利险较之传统专利险:费率降低,保障额度明显提高
平安产险联合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在去年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专利保险产品研发、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将在深圳地区,向持有专利的企业推出“深知保”系列专利保险产品,为深圳企业的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据悉,该产品主要保障投保人在维权过程中的调查费用、法律费用和直接损失,并针对专利维权过程中的六大痛点提出保险+服务的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专利保险产品,这款新型专利保险产品有几方面变化:一是有效控制专利保险投保时存在的逆选择问题,二是在费率降低的同时,产品的保障范围加大、保障时间延长、保障额度方面明显提高。
传统专利保险产品通常仅赔偿很低的维权花费,这些赔偿不足以解决权利人面对的维权难问题。因此新产品提出先行赔付,直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不仅如此,当权利人维权投入高于赔偿金时,对于一些合理费用也给与赔偿,让权利人打消了一旦维权经济上有可能入不敷出的顾虑。
与此同时,针对侵权方通过无效宣告拉长权利人维权周期、提高权利人维权成本的惯常手段,这款新专利保险产品通过确权险来降低权利人维权的前期投入。
在诉中阶段,在权利人允许且案件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为权利人提供诉中服务。该服务将提供全套维权帮助,包括维权资金、维权团队、维权策略,帮助权利人提高维权能力。
“新专利保险产品设计的原则是让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目标一致,帮助企业持有的有价值专利在遭到侵权后,能够有意愿和能力维权到底,提高侵权方的维权成本。”范杰民介绍,截至目前,该产品已累计为深圳730家企业、5200件专利提供保障及服务。
业界提醒:企业应科学管理知识产权并做侵权带来的损失评估
深圳市某科技企业(化名)于去年十月为其专利投保了专利保险。今年年初,该企业发现其专利被人侵权并报案后,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立即启动理赔服务流程。在接受诉中服务后,该企业获得了诉讼相关费用和维权团队等全方位支持。
上述案件中,被侵权企业首先可享受免费的诉前服务,保险公司以报告的形式向被保险人提示诉讼可能面临的风险。该企业从未经历过第三方侵权,缺乏维权经验,但诉中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现实困难:经专业服务供应商评估后,保险公司快速启动了诉中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包括诉讼相关费用和维权团队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范杰民指出,专利是一个全新领域,其专业性和复杂性给专利保险的研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专利维权本身就及其复杂,维权结果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目前,依据法院判决书的结果来赔偿是非常通行而且合理的一种保险定责定损方式。
同时,由于专利维权难度大,保险公司仍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保险公司借助与第三方合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维权能力和诉讼成功率。
上述保险专家建议,企业首先要科学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评价一旦遭遇侵权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再通过购买专利保险将维权成本的不确定性转嫁给保险公司,从而实现即使遭遇侵权,公司财务和经营依然能保持稳定。
【记者】谭冰梅
【作者】 谭冰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保险进万家
相关线报
- 1 【专利侵权维权】畅通专利维权快速通道
- 2 【专利侵权投诉】详细的淘宝维权投诉流程
- 3 【化工专利侵权】净利连续暴跌,深陷专利纠纷,中信证券扶不起鲁西化工
- 4 【侵权专利分析】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专利侵权分析报告?
- 5 【专利侵权鉴定】干货分享┃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的三大对比方法
- 6 【侵犯外观专利】如何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
- 7 【侵犯专利权罪】3月1日起,侵犯知识产权最高判10年!三个案例让你秒懂
- 8 【知识产权侵犯】这些“小动作”可能在侵犯知识产权
- 9 【专利侵权赔偿】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二审 拟取消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十万元下限
- 10 【专利善意侵权】哪些情况可以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如何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