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国家和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越发重视,专利分析,包括专利导航、专利预警、分析评议、专利布局等,作为一种信息情报,也有更多的企业在开展。笔者这几年也陆陆续续做了一些专利分析的项目。至于成效,笔者自己感觉有好的,也有一般的。

笔者觉得做得好的项目,通常企业都是很配合。在笔者负责的一个项目中,为了做好一份企业满意的布局报告,从报告提纲,到分析内容,最后到结论,都和企业的技术人员、IP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每周都会有一次碰头会,共同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

笔者觉得做得一般的项目,通常是企业只在项目前期提出要求,最终由于研发人员对知识产权了解不深,或者研发人员不重视项目结果,草草结案。

专利分析其实和专利代理一样。一份好的专利文本肯定需要代理人和研发人员不断、充分地沟通。如果研发人员扔出一份技术交底书后就不管不顾,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专利文本。而专利分析对于人员的能力和配合要求更高。下面这张图我认为很有道理。

图中黄色区域,我们认为对于专利分析是正确、很有用的。专利分析,本质上是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结合的分析,因此需要双方在技术和知识产权上有较好的配合。

专利分析在一些行业中是很有用的信息情报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效率、降低专利侵权风险等,但要做好专利分析,得出有用的结论就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